肌肉低張力的臨床表現
肌肉低張力的體質其實很常在我們周邊的朋友上發現,在臨床上會有肌肉無力,總是提不起勁,喜好呈現軟趴趴的姿態,大概就像趴趴熊一樣,平常能坐就不會想站,能躺就不會想坐著,整個人呈現了一種很慵懶的氛圍(誤),ㄟㄟㄟ …你是不是想起了你周邊的誰!?
常見的肌肉低張力的表現:
1. 關節較鬆動,容易發出喀喀聲,關節角度比一般人大(是魯夫來著…?)
2. 肌肉能量儲存較差,肌力較低,耐力較差,容易累
3. 姿勢維持能力較差,核心無力,身體軟趴趴的(肌肉摸起來也比較柔軟)
坐姿時:容易呈現下巴突出、脖子前傾、圓背圓肩、骨盆後傾、大腿開開(或喜歡跪坐W-Sitting)、腳板下垂不用力的姿態。
站姿時:骨盆前傾、腰椎曲線過大,呈現一個肚子大大的狀態,同時膝蓋容易往後頂,因為這樣最不需要用力,是有多不想用力!!!
(常見的關節韌帶過鬆,關節角度過大的狀況。)
為什麼肌肉會低張力?
除了先天的缺陷,像是”唐氏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肌肉神經系統發展遲緩(早產)”,大部分肌肉低張力的人其實都跟一般人沒兩樣沒有任何智力或內在系統的問題,研究發現其實很多是不明原因的,可能跟基因有關(會遺傳),也可能跟環境因素(家庭習慣)有關。而有肌肉低張力的人,研究也發現容易會有感覺統合上的問題,像是 “觸覺敏感”、”平衡障礙”、”神經肌肉控制能力較差”,這一類大腦對於體感覺訊息處理上的問題。
「運動」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肌肉呈現低張力的狀態,對於關節的保護力較差,所以運動是讓提昇肌肉張力,增加關節穩定的最好方式。你可以選擇:
1. 核心訓練:皮拉提斯、禪柔脊椎運動
2. 肌力訓練:重量訓練、徒手肌力訓練
3. 有氧運動:跑步、游泳、腳踏車
總之,持之以恆的溫和運動,有效的提升體適能,才是最經濟有效益的方式。